社群网站,如何降低用户的挫败感
Yahoo成功后,出来了一批门户。
Amazon成功后,出来了一批网上商店。
Google成功后,搜索引擎如雨后春笋。
Facebook,Myspace成功后,社群网站现在已是遍地开花。
社群网站最基本的元素是人。人气是社区网站能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条件,因此如何吸引更多的人过来成了各个社群网站的头等大事,也是头痛大事。
如何吸引,各个站点都有自己的一套“小花招”,不管效果如何,总归是多少都能折腾点人过来。今天想说的是,有了人以后,应该怎么办。如何让这些人在这里生根,发芽,开花,结果。
有句话:创业难,守业更难。用在社群站点对用户的把握上很合适。吸引用户过来不容易,的确很不容易,整天绞尽脑汁的揣摩用户的需求,想尽办法的在自己的站点上玩出点新花样,为的就是吸引更多的眼球,带来更多的用户。有的用户甚至是用白花花的银子直接买来的。
现在社群网站有很多,大的,小的,有名的,没名的,朴素的,华丽的。这些站点就象现实中的一个个旅游景点,而用户们则是游客。有的用户喜欢去有名的景点,繁华的都市,有的则喜欢无名的山坳,宁静的小镇。有的喜欢灯红酒绿,人头攒动,有的则喜欢山清水秀,人迹罕至。其实用户在上网的过程中,也差不多是同样的状态,不一定大如Facebook的人人都喜欢,也不一定刚刚成立的小站就没人流连。游客愿意在一个地方留下来有很多因素,同样用户愿意在一个网站留下来也有很多因素,其中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“归属感”。
我们现在使用社群网站最直接的目的就是社交,如果一个网站能满足“有效的社交”需求,那我就有足够的理由留在那里。我说的是“有效的社交”,你在Facebook里可能有100个好友,Myspace里也许更多,Twitter里还follow了几十个,看起来“朋友圈”足够大,可事实未必如此。有效社交是建立在有效沟通的基础上的,有效沟通则取决于个人兴趣,生活环境,工作内容。。。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你所处的“社会位置”。
虽然说起来“网络是平的”,我们可以在上边进行自由的交流,平日中那些让你感觉遥不可及的人物,在这里似乎“亲近”了许多。看起来确实是“亲近”了,你可以在他的blog留言,可以就他的观点发表你自己的看法,可你留归留,却很难得到他的回应,留的人太多了,他没那么多时间回,甚至没那么多时间去看。在这里,普通的你扮演的不是“交流着”的角色,其实就是一粉丝。说白了和“玉米”没啥区别。所以,当你留了千言,万言之后你会有一种“挫败感”,社群网站也是同样,当你加了100个好友后,却无法从中得到“有效的交流”,挫败感也是不可避免的。
试想,你满怀激情的来到一个站点,收获的确实一箩筐的“挫败”,结果会怎样,沉默或者离开是绝大多数人的选择。
而对于网站来讲,这不是它们所希望看到的,用户是社群站点的“血液”,有谁愿意让自己流血的!因此,当用户到来了以后,如何帮助用户尽快的建立在这里的“归属感”,我认为这是社群站点发展的一个关键所在。增加强大的功能是一方面,用户体验往世界500强里做也是一方面,可这些都不重要。如果你能帮一个新来的用户在这里快速的找到能够产生“有效交流”的“朋友”,那么功能差点我觉得问题不大,用户体验次点也不会有太大关系,和朋友之间“有效的交流”比起来,这些就都不算什么了。
Myspace,Facebook,Xing,Hi5,Ning,Bebo,Firendster。。。这些我都注册过。在帮助用户建立"归属感"这方面,除了Xing,其他的好像没什么动作。
每周可以收到Xing的一封邮件,告诉一下你最近是否又有了什么新功能,最近都举行了什么活动,接下来会有哪些活动,同时推荐几个朋友给你。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方式,Xing的推荐也许是随机的,和你的兴趣爱好匹配的不一定准确,但它推荐过来的这几个人我都会去看看(不知道别人怎样,反正我都会点开去看看),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,这样的动作会让用户体会到他/她是被关心的,也许就是这样的一封邮件就会让”归属感“油然而生。
所以,社群站点的运营者们,多想象办法,帮你们的用户去快速的建立”归属感“,让他投进你的怀抱后就乐不思蜀。不要只顾着把他吆喝进门,然后让他自己里边灰鼻子土脸的整了一箩筐的”挫败感“然后夺门而出,然后你又望着他离去的背影眼泪汪汪。
PS:Xing的推荐应该再更好的考虑一下人的”社会位置“这个问题,如前边所说,网络虽然号称是平的,可其实它不平,即便是在这里,不同社会层次的人,也很难成为真正能够产生”有效交流“的朋友。所以,推荐的时候还是切合实际一点,会比较有效果。